这个假期,总台记者打卡多个正在建设或刚刚投入运行的大国工程,它们分布在祖国的东西南北。
昨天,我们去祖国的南部海域,打卡了亚洲首个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详情)。今天,我们要去我国北方的大沙漠,打卡一个由光伏板打造的沙漠之湖。
在这个占地10万多亩的光伏基地,项目人员要在这片土地上安装590多万块光伏板,相当于铺满北京城区二环内的面积规模,很难想象从高空俯瞰下来,是怎样的壮观场景。穿越机等一批特殊装备,拍下了这座光伏基地的场面。
这是利用特殊装备在高空百米之上拍下来的独特画面,能够正常的看到光伏蓝海与周围自然环境充分结合而形成的一道独特风景。
再随着穿越机的视角,能够正常的看到光伏板下还长满了植被,长势非常旺盛。在还没有建设光伏之前,这里植被非常稀疏,仅有牧民带着羊群在少量的草原上放牧,而如今,光伏基地落成后,光伏板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得板下土地的水分蒸发量大幅度减少,更为适合植被生长。
将光伏电站建设在这样的地方,有效提升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还能通过“光伏+生态”治理模式,绿化这片荒漠。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赢局面。这两天,这座光伏基地刚刚完成桩基施工,现场正进行着支架和组件安装工作,计划于十月底并网发电。
蓝海光伏电站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占地10.5万亩,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国庆期间,这里有3500多名建设者依然坚守岗位,正紧锣密鼓冲刺工程建设节点,项目现场支架和组件安装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工程部副主任 王继强:利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光伏板与支架“一体化”融合,通过“一体化”组件现场预装、“一体化”组件施工,实现光伏方阵建设少人化、机械化、高效化,提高施工效率25%,这种安装方案在国际上是首次大规模应用。
目前,蓝海光伏电站桩基施工已全部完工,计划十月底并网发电。这些光伏所发的电力将与当地上海庙电厂所发电力“火光打捆”外送至山东消纳。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工程部副主任 王继强: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绿电57亿度,可保障200万户普通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27万公顷。
此外,蓝海光伏电站将大量运用行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形成30余种实证方案,建成当地大型的高水平实证基地,为光伏行业发展和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蓝海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电站以其独特的生态友好设计理念,巧妙融合科技与自然,将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降至最低。
来到光伏建设区域,随处能见到羊群在光伏板下悠闲吃草,工业之美与自然之美和谐共存。据工作人员介绍,光伏支架在设计时最低离地1.5米,为的就是能在光伏板下进行作物种植和羊群养殖。今年项目所在地雨水丰沛,光伏板下的牧草长势良好,与建设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项目经理 李晋原:我们打造了“板下种植、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工业旅游”等“光伏+生态”场景,从项目建设之初就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除了现在能够正常的看到牧草和羊群,后期我们还会在光伏区种植苜蓿等经济作物,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牧民增加一份收入。
而在这些光伏支架内也隐藏了“黑科技”,它能自动计算出太阳每天的运行轨迹,并依据这一些数据调整支架转动的方向,从而使光伏板每天自东向西垂直于太阳光进行发电,就像向日葵一样追着太阳旋转。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项目经理 李晋原:这种技术被称为技术,与传统的固定支架相比,使用技术的光伏板在不一样的地区能大大的提升10%到20%的发电量。
不仅是光伏的设计方面,在工程项目施工方面,项目团队大规模使用螺旋钢管桩和平单轴H型钢桩作为基础,在满足当地土地特性,提高承载能力,保证光伏桩基安全稳固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项目经理 李晋原:这两种桩型相比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无需引孔作业,打桩直径从400毫米降至100毫米,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对草原的破坏,受到当地牧民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