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 热烈祝贺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议暨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品发布会成功召开
2022年1月12日,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议暨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品发布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为光伏装备及工艺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把脉行业动向,一同探讨下一代光伏装备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光伏产业升级与创新。
本次会议由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电科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湖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李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中科院电工所王文静、暨南大学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麦耀华等领导及行业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左雷做开幕致辞,他表示:“我国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着力提升光伏产业技术水平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光伏产业技术起源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继承了半导体一代产品需要一代工艺,一代工艺需要一代设备的发展特性。可以说,高端光伏装备制造水平支撑了光伏产业的快速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行业同仁的帮助下不断勇攀高峰、推陈出新,促进行业加速向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前进。”
湖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李捷处长为大会发表讲话,他对近来年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在高端光伏装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多个突破性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许,并表示“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聚焦下一代新能源光伏装备关键技术,在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高品质人才引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推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示范推广,促进更多更好技术成果在湘落地转化”。
随后,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得轶以《着力高端光伏装备国产化,助推光伏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主题,对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工作总结报告。
近两年以来,工程中心在中电科48所的统筹下,依托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在关键技术和新型光伏装备研发进行攻关。完成了应用于TOPCon电池,多种生长方式的遂穿氧化层、非晶硅层对电池钝化效果的研究和对比评估;开发了新型等离子体增强氧化和镀膜工艺;研制出高产能管式PECVD镀膜设备、新型等离子体增强氧化和镀膜设备(PEOCVD)、新型立式硼扩散设备、新型立式LPCVD及在线非晶硅工艺清理洗涤设施、高产能HJT用PVD及上下料设备等。中心还积极地推进光伏产业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展示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标准。
未来,将致力于把工程中心打造成科学技术创新交流平台、创新人才汇聚平台、新技术和新产品孵化平台、装备和工艺融合互动平台,为中国光伏产业持续保持全球竞争力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副所长薛勇宣布了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三届管理委员会与技术委员会名单,由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大良、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光春向新一届技术委员会主任颁发聘书,并向第二届技术委员会主任沈辉老师颁发杰出贡献奖。
在接下来的技术报告交流会中,中科院电工所王文静教授分享了HJT电池技术现状及展望。他表示未来是TOPCon和HJT电池技术竞争的时代,光伏设备生产商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HJT电池在效率、大尺寸、薄片化、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截止到2021年底,非晶硅钝化的HJT电池目前产业化效率已达到24.5%左右,并且有望在2022年达到25%。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研究院副院长张淳博士发表主题演讲——《TOPCon电池技术现状及展望》。报告深入分析了TOPCon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认为TOPCon电池未来产业化用哪种路线,技术成熟度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是装备和产品制造企业考虑的主要方向。目前TOPCon产业化以N型电池为主,量产平均效率可达24%以上。对光伏电池厂商而言,明确N/P型TOPCon电池的设计结构是进一步提效降本的关键。新型接触钝化材料,如Dopant free金属氧化物的开发,是后续接触钝化技术逐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暨南大学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麦耀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钙钛矿电池技术现状及展望》。晶体硅太阳电池最高已实现26.3%的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值。在新的技术路线方面,工艺简单、成本低、转换效率高的钙钛矿电池成为新的研究。目前,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5.7%,稳定性也有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制备成柔性电池,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赵增超博士发表主题演讲——《TOPCon核心装备及工艺解决方案》。他根据详实的实验数据与丰富的研发经验,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势,认为在现阶段LPCVD是技术最成熟的技术方案,但考虑到发展潜能,PECVD凭借优秀的钝化性能与成本、制程优势,有望取代LPCVD成为市场主流。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赵志然博士分享了《红太阳TOPCon关键工艺装备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卧式LPCVD、硼扩散设备,红太阳光电创新研发了立式平台。在立式平台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立式LPCVD设备、立式硼扩散设备,拥有空间利用率高,工艺性能更优,维护便捷,开机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更低等特点。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彭宜昌博士分享了《红太阳HJT关键工艺装备介绍》。对红太阳异质结PECVD/PVD设备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进展,从设备技术特点、竞争优势等方面做了重点讲述,并结合异质电池技术现状、趋势与挑战等问题,对异质结设备的需求及整线集成等进行了分析。
中电科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技术副总荣向阳发表主题演讲——《中电科风华激光产品助力光伏行业快速地发展》。激光为无接触式加工,拥有精度高、加工质量好、加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中电科风华激光设备已成功应用于光伏电池的制备,除了应用于常规的激光掺杂、激光开槽、激光切片等环节,在激光转印上也有非常大的优势,可减少银浆30%-45%,大幅度降低客户生产辅材成本。
PERC电池效率已逼近极限,TOPCon和HJT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高效电池。而目前,仍有许多困难制约着TOPCon和HJT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如TOPCon石英件损耗大、能耗大,HJT电池工艺设备成本高、银浆耗量大等问题。针对行业痛点,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磅发布了5款TOPCon与HJT全新装备产品。
RCS-6000异质结PECVD设备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制绒清洗后的硅片表面,沉积5-10nm的非晶硅钝化层。
采取线性静态镀膜方式,基于模块化的设计,在自适应硅片温度快速调控、超大面积载板快速提升、射频馈入快速响应、大面积多层布气喷淋板及容性耦合射频等离子场均匀性控制等方面均有独特设计可满足多种客户对产能的需求,具有膜厚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可拓展性强,支持微晶等技术特点。
低压硼扩散设备用于N型晶体硅PN结的制备,是TOPCon工艺关键工艺设备。
采用整体模组高速平稳驱动,运用精密反应室稳压技术、高精度串级温度控制,全石英洁净腔体高温密封技术,叠加成熟工艺窗口,多重安全保护防护系统,具备工艺效果优,设备运行稳定等特点。
M5311-1/UM型是红太阳光电第五代大产能LPCVD设备,适用于晶硅电池行业中的TOPCon电池遂穿氧化层和掺杂非晶硅薄膜的制备。
双层反应腔体设计,内腔拆装维护便利,炉口双层水冷密封结构,密封圈常规使用的寿命长达1年;
在线式非晶硅清洗技术,可实现在线石英管及石英舟非晶硅清洗,石英舟寿命提升20%,反应腔体寿命提升40%,设备uptime高达98.5%。
PECVD即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是利用高频电源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对化学气相沉积过程施加影响的技术。
M5211-6/UM型立式硼扩散设备是红太阳光电创新研制的新一代TOPCon技术硼掺杂解决方案。
小管径反应室,工艺温场、气场更加均匀,工艺时间相对卧式硼扩散节省15%以上;
炉口增加背水冷法兰和中间水冷法兰,降低炉口温度,密封圈寿命由1个月提升至6个月;
包裹式水冷尾气冷凝瓶,逐渐增强冷凝瓶的冷凝效果,尾气温度降低至50℃以下,延长真空泵与过滤器的是由寿命及维护周期;
红太阳光电依托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的发挥产学研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客户的痛点难点;秉承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与行业共同进步,为提高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