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官方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欧宝官方app > 模板破碎机

当前位置首页 > 欧宝官方app > 模板破碎机

“快”“新”构建“绿色电网”国网上海电力协同临港共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6 作者: 模板破碎机
产品介绍

  上世纪九十年代,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是一片滩涂,潮起消失,潮落出现;2002年,洋山深水港动工,东海大桥连接了港与陆,作为洋山港陆域腹地的临港得以开发,十几年光阴,一座“新城”在滩涂上拔地而起;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成立,临港成为创新的热土,就此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厂房扎根其中,一家家大规模的公司入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在沃土成长。

  高速发展的背后,电力成为了基本保障与动力源泉。按照《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区域生产总值目标达到1万亿元,相当于用16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浦东”。

  从农村电网到再造一个“浦东,2019年,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撕下了这张“投名状”,在临港新片区布下了电力的“天罗地网”。2024年8月,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之际,回望国网上海电力在临港新片区迈下的步步脚印,每一步都弥足珍贵:要做到“电等发展”,要做到“绿色低碳”,要做到“政企共生”……一项项目标,都画下了美满的完成符。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2020年9月2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35年,新片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这相当于要用16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浦东,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临港新片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达到超常规的速度。” 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市场与数智化运营专职罗潇如是总结。

  临港新片区设立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汽车工业等重点领域产业项目持续大量落地,电力接入需求不断攀升。2021年,临港新片区用户工程受理数量进一步上升,施工临电需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统计,2021年、2022年10千伏及以上业扩新装需求数较2020年分别上升76%、117%,施工临电需求数较2020年分别上升178%和191%。

  “拿了地就要开工,开了工就要投产”,企业快速地发展的需求对区域的电力供应提出了超常规的要求。如何跟上企业的生产需求,实现“电等客户”“电等发展”?国网上海电力提出了“即插即用”接电模式,让电走在企业需求的前面。2021年6月,临电“即插即用”接入模式率先在临港新片区103科创总部湾成功试点,随后在103其他地块、105社区等待开发区域相继推广应用。

  “即插即用”接电模式是国网上海电力在流程上做出的倒置创新。通过提前对接政府有关部门获取土地出让信息,国网上海电力即可开展临电供电方案编制、设计,在土地大规模开工启动前就将10千伏临电电源点(主要是10千伏户外环网柜)提前布局至开发地块里全用户红线附近。后续用户申请临电时,可直接从红线附近的“插座”接电,以此来实现“用户侧具备接电条件后快速送电”的预期效果。

  “以前,用户申请电力接入后,可能因电源点离用户所在地很远,我们要把电缆或者架空线送到用户场地,这需要很久。”罗潇说,“在实行‘即插即用’接电模式后,相当于电源点已经提前布置在用户的家门口,像一个个插座,用户只要把插头插入,就能通电。”

  在临港新片区这张“白纸”上“作画”,对国网上海电力而言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相较于城市发展、特别是产业园区的建设投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更长。在合规性管理的要求下,国网上海电力通过管理制度、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采取临电“即插即用”接电模式,尽可能缩减电力建设时间,追赶快速地发展的临港新片区,绘出璀璨的临港电力之花。

  “临港新片区是我们整个国网上海电力创新的策源地,许多先行先试的新技术都在临港新片区先开展。”创新,是临港新片区以及国网上海电力发展的终极命题,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袁一鸣如是总结。

  2022年至2023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临港管委会”)先后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对临港新片区实现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为实现临港新片区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的总体要求,国网上海电力在新片区构建起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将“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目标两手抓。

  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快速地发展,对供电需求逐步的提升的同时,临港新片区的能源结构也在悄然变化。“慢慢的变多的新能源引入,临港新片区能源结构的新能源占比慢慢的升高,”袁一鸣说,“光伏、储能、风能……在多种新型能源方式慢慢的变多的情况下,实际上对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电网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建造深海风电场……在大刀阔斧的建设下,多种绿色能源高比例汇入电网,在扩大能源消费、碳排放不再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绿色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承受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自2021年起,国网上海电力在临港新片区试点建设临港虚拟电厂管理平台,从标准化体系建设、备用能力验证、资源精准调控等方面提升虚拟电厂基础能力,实现平台对虚拟电厂用户池的全景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虚拟电厂是让电网承受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重要手段。”罗潇说,“以前,发电是按照每个用户用电的情况来作匹配;现在,是用电跟随发电变化,所以要虚拟电厂对用户侧的用电负荷进行智能调节。同时,我们也需要把电网做得很坚韧,一步步提升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无论多少新能源想接入电网,保证接得进来,并在虚拟电厂的助力下能全部消纳掉。”

  2023年夏天,为逐步提升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响应能力和响应精度,由管委会带队,带领临港能源服务中心骨干前往深圳学习先进经验,了解深圳区域的虚拟电厂业务运行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在深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港新片区地区特色,对临港虚拟电厂的管理体系、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国网上海电力联合临港管委会于2023年11月正式出台《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虚拟电厂案例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临港新片区资源禀赋及发展需求来做了模式创新,进一步明确了虚拟电厂的管理体系及业务流程,全国首创以电量容量双补贴为主、精准响应激励为辅的运营模式。

  在临港管委会和国网上海电力的积极推动下,临港新片区的虚拟电厂签约用户已由2021年的31家增长到了2024年的200多家。在2024年的夏季高温期间,上海市组织了13轮虚拟电厂削峰响应,临港新片区共有193家公司参与其中,单次最大响应负荷达到3.2万千瓦、累计响应电量超15万度,调用资源涵盖楼宇空调、充换电设施、工商业储能、工业非连续生产负荷、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等,响应能力及资源种类均为历年最好水平。

  “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不愿意,到许多用户主动参与到虚拟电厂的建设过程中,让该模式得以推广,管委会的协同与帮助至关重要。”罗潇说,“2024年后,湖南、山东、江苏等多地都曾前来调研学习。我们不敢说‘临港模式’是‘全国标杆’,但至少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模式,也有很多地方愿意在该模式基础上进行推广和验证。”

  在创新新技术的同时,为更好地监测多种新举措、新元素,国网上海电力为临港管委会打造了国内首个实现了“电气油水氢”等综合能源数据融合应用的政府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聚合新片区431平方公里范围内9大类共118项能源及有关数据,实时监测新片区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和消费态势;研发以国标为基础、融合专业领域特色和新片区真实的情况的碳核算模型,实现多领域能源碳排及规上企业能源碳排强度的分析展示;开展“能源+经济”“能源+民生”“能源+安全”三大领域数据应用,积极探索以能源数据研判城市安全运作、经济有序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数智化服务新模式。至2025年,将实现用户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能源站管理系统、虚拟电厂聚合商能源管理系统、建筑/园区能源管理系统和道路交互与通行排放监测系统等系统的信息接入。

  “快”“新”,是袁一鸣对国网上海电力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回顾与总结。在这背后,是临港管委会与国网上海电力的高度协同,共同创造临港新片区电力高地。

  2020年5月,经国网上海电力批复同意,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正式设立“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于2021年3月实体化运行。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以临港新片区核心承载区的浦东行政区域部分作为第一阶段管辖范围,最重要的包含南汇新城区域、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小洋山岛区域;以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为主体,国网上海电力从下属相关单位选派骨干人员,共同成立柔性团队,入驻临港管委会政企合署办公。按照“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原则,“一口对外”提供“贴身服务”,统一对接新片区政企客户、处理新片区涉电业务。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柔性团队约有20余人,罗潇也是其中的重要骨干。2021年,34岁的罗潇来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立刻融入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大家庭,带领青年硕博团队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开展能源数字化转型,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我们是电力公司,不是‘魔术师公司’。”回顾最初来到临港新片区建设电网基础设施时,罗潇开了个玩笑。由于临港新片区快速地发展的需要,临港能源服务中心需要克服来往现场的60余公里距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最大限度缩短无谓的时间浪费,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与临港管委会“一拍即合”,“拎包入住”了临港管委会办公楼,在管委会“一墙之隔”办公。

  物理距离的“贴近”,让彼此的需求与理解更“贴近”。“出办公室左拐,就到了管委会某部门的办公室,几步的距离,大家就聚在一起,商量起新项目细节。这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场景。”罗潇说。

  在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得以顺利开展临港新片区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不断研发新手段、新技术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

  在临港新片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初期,入驻企业在项目工程完工后,对正式用电的接入要求非常高。接电“准时率”是这类客户的共性要求,他们要国网上海电力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提前确定送电日期,以免影响订单的交付,这对临港能源服务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于施工临时用电可以通过架空线供电,正式用电一般通过地下电缆供电,不仅施工周期较长,在敷设电缆的过程中需要办理道路开挖、涉河、涉绿等各类证照,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时间很难精准把控。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证照办理对接电“准时率”的影响,2021年6月,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与临港管委会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合作,在临港新片区“一网通办”平台中搭建“电力接入一件事”专用通道,并于当年8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电力接入一件事”实现了行政审批申请资料线上一键申请、自动流转,政府各个部门可以同时对申请资料做在线审查,对于部分资料还可以容缺受理,施工证照审批时长由半个月以上降至2个工作日内。“‘电力接入一件事’的开通,消除了我们安排送电工期中最大的不可控时间变量,”罗潇说,“当时,几家申请的客户对此很难来想象,直呼‘不可能’,在亲身体验后都拍案叫绝。”

  “电力接入一件事”通道只是国网上海电力与临港管委会合作的小小缩影。合作创造新举措、创新驱动高质量,在政企高度协同下,临港新片区的电力建设乘上了快速地发展的快车,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坚实后盾。

  “天上一滴水,地下一个湖”,说的正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地标景点,也是临港新城主城区的核心,滴水湖。“起始一根线,串起一片网”,在临港新片区,国网上海电力构筑坚强电网,点亮万家灯火。

  回顾过去,从2019到2024,五年时间,国网上海电力完成了电力建设从“快”到“新”的转变,与临港新片区一同成长,对标陆家嘴,交出了临港新片区核心城区供电可靠性99.999%的完美答卷。

  中央、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再次明确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展望未来,“绿色低碳”会成为支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命题,由国网上海电力提笔书写,全力发展新型能源,在负荷侧提升用能效率,在用户端推广绿色低碳理念,点点滴滴,推动临港新片区电力绿色转型,加快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向美好临港、美好中国的未来携手共进。(完)

  上海医药集团与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再度联手 推出“申龙活虎”联名款系列清凉产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