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成立首家省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天津市智能电网创新联合体,建成院士专家联合创新中心,累计转化创新成果160余项近年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企业融入天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大局,以科技为翼推动企业向“新”而行,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国网天津电力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
自7月份起,“时代楷模”、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带领研发团队开展第五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一体化路线设计。与第四代机器人相比,第五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流程更灵活、交互方式更友好、适用环境更多样、作业类型更全面。
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自主研发是国网天津电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配网安全供电的实践探索。2017年以来,张黎明带领创新团队持续攻关,迭代升级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攻克了精准定位、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等关键核心技术。目前,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在20余个省份推广应用,代替人工带电作业超过6万次。
聚焦“车网互动”等重点领域,国网天津电力牵头实施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北辰区规划新建车网互动充电示范站。该站建成后将拥有具备车网互动(V2G)技术的公共快速充电桩20台,配备光伏发电设备与储能系统,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成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车网互动示范区。
国网天津电力力争拿出更多实用管用好用的“硬核”成果。目前,该公司正加快研制国内首台110千伏大容量环氧树脂变压器,建设基于能源电力大数据的碳减排监测及运营服务科技示范工程,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现新突破。
国网天津电力注重原始创新,更注重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8月5日,在220千伏服新变电站,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用水泥制品快检仪检测站内水泥沟盖板质量,不到20分钟就获取了4块盖板的钢纤维掺量、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材料专业开发团队经过5000余次对比实验,攻克了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测量、内部钢筋直径测量等多项技术难题,用时两年研发出水泥制品快检仪,解决了钢纤维混凝土制品检测和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目前,水泥制品快检已成功应用在10余家省级电力公司的电缆水泥保护盖板检测工作中。
国网天津电力以实用化为导向,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落地。
6月20~22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办。由国网天津高压公司创新推出的“空天地”立体智慧巡检系统在博览会上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该系统包括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机器人等设备及在线监测平台,可自动获取变电站设备的油位、温度、气室压力等数据,及时有效地发现设备隐蔽部位隐患,提高隐患识别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在1000千伏海河变电站实现Ⅰ类巡检点位全覆盖,在站内Ⅱ类巡检点位的覆盖率为93%、Ⅲ类巡检点位的覆盖率为81%。
年初以来,国网天津电力立项国际标准3项,推出的研发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9项。该公司目前累计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超1900项,全力推动发明专利向实际应用转化,以更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网天津电力聚焦内外联动,凝聚创新合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对内,该公司强化天津电科院、经研院等单位的科研属性,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加强规划设计、检测调试、电网分析等基础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单位作用。对外,该公司围绕城市高可靠配电网、乡村智慧用能、用电安全感知等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接重大科研攻关任务。
6月26日,由国网天津电力牵头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适应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营销)多形态负荷资源的实时调控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应用”通过验收。该公司联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亿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和高校,历时两年攻关,在提升电网可调节负荷感知能力、多形态负荷电网调节能力和推动可调节负荷与电网高效互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发展。一个个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的落地,不但推动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今年,国网天津电力3名员工获评公司首席专家,其中1人为科学技术研发类专家。
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合创新,将科学技术创新的理念、成果全面融入企业重点任务,国网天津电力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强基”“赋能”“攀高”“燎原”专项行动,加快构建适应新型制的创新组织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人才体系,强化科研单位支撑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何铎 潘冬冬 杨培斌)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